聖公會基榮小學老師分享 : 我們有低估電子學習音樂的好處嗎 ?
我們著重孩子多元智能的培養,而音樂正是構建多元智能的重要一環。
目前坊間最普遍的莫如以樂器為基礎的音樂訓練。這類型課程一般以考級為目標,但對於樂理知識包括培養節奏感和音樂感投放的時間和資源很少。由於課程以考試為本可能導致過份操練,最終苦了孩子,反而令他們對音樂卻步。
針對以上現象,聖公會基榮小學音樂系主任周佩瑩老師於2022年8月28日在「ECA Expo 課外活動教材及用品博覽暨課外活動文化節2022」的教育分享會上,介紹了學校近年推行「基榮快樂音樂校園計劃」。學校藉著引入創新的「音樂園教室」互動教學系統,著力發展學生的音樂智能和建構音樂知識,讓每位小一至二年級學生,均有機會在常規的音樂課堂上培養節奏感和音樂感,不但令音樂課堂成為資優教育園地,更讓學生建立正面和自主學習的良好態度。
從廣義來說,電子學習是利用網絡資源和資訊科技系統來吸取知識,令學生可以對他們感興趣的主題進行研究並獲得更深入的理解。我們通常都聽到學校的STEM 科目或常識科引入電子學習,卻甚少聽聞小學音樂科也引入電子學習。
周佩瑩老師指出,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培養小孩子的音樂能力,一般都喜歡安排子女報讀坊間的音樂課程,這些課程大多以學習樂器為起點 ; 而較為進取的家長更會鼓勵小朋友以考取級別為目標。正因為課程以考試為目標,一些小朋友和老師或會感到壓力,自然也增添了操練,相對之下對於樂理知識如節奏感和音樂感方面的培養,學生投放的時間便較少。
她覺察到,在初小班級裡那些參加了坊間樂器班的同學,在上學校的常規音樂課時會顯得較有自信,然而在學習樂理知識時卻不一定有優勢。由於樂理知識較為概念化和抽象,即使小朋友在課上學了,往往不一會便忘掉一大截。舉例說,學習五線譜的過程極其需要小朋友多練習、 多沉浸才能內化拍子和音符的抽象概念以培養出節奏感和音樂感。
如何令小朋友樂於練習而不過於操練便是關鍵
周佩瑩老師續說 : 「音樂概念是學習音樂的根本。小朋友處於啟蒙階段,如能多接觸如拍子、快慢、聲音、音色、強弱等音樂概念,不但有助發展音樂智能,更可以幫助順利進入更高階的學習,從而對音樂培養出更持久興趣和更豐富的素養。因此,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認為如何能善用電子教學系統的好處,針對解決學音樂的痛點,令孩子的音樂智能得到啟蒙和加以發展,是至為重要的。」
小朋友不易掌握抽象的音樂概念,透過電子或音樂科技會否幫到他們?
會的。聖公會基榮小學近年進行「基榮快樂音樂校園計劃」所採用的「音樂園教室」互動教學系統,具備了3個特色:
特色1是趣味性 : 由於音樂教材使用屏幕展示,相比紙本教材在設計上更為生動活潑,更能吸引小朋友。
特色2是互動性 : 由於應用程式採用按鍵式的頁面設計,令小朋友可以更可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 ; 無論是重覆或跳過哪個練習,小朋友會覺得更有自主性,學習動機更強。
特色3是成果數據化 : 「音樂園教室」互動教學系統能夠分辨小朋友在練習時候的表現優劣,化為數據,透過半遊戲半練習方式回饋讓小朋友知道,令他們產生學習動機期並望取得進步。老師同時也可以善用數據,檢視每個學生的不同學習進度,並能夠針對他們的學習難點,調整教學內容和手法,最終便能提升教學效能。
「音樂園教室」日誌
28.8.2022